区域品牌创新发展系列沙龙
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室金圭璨博士来我校讲座
2016年11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邀请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室的金圭璨博士来我校讲座,主题为“韩国文化产业最新趋势与中韩文化交流”。
金圭璨博士解读了韩国文化产业成长趋势。从1999年开始,韩国文化部投入文化产业的资金呈爆发式增长,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自此觉醒。文化产业不仅能依靠自身的出口和销售创收,也能促进其他产品销量。近年来,中国在韩国文化产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完成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型。这一转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扮演消费者角色,单纯购买内容;第二阶段是“消费者+生产者”的角色,中国开始注重影视形态的引入,不仅购买文化产品的版权,还增加了本国生产的环节;第三阶段,中国完全进入生产者的角色。中国的相关政策与收视习惯也对韩国文化产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参加讲座的师生就中韩文化产业的相关话题进行提问,与金圭璨博士交流探讨。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公共管理学副教授Steven J. Balla来我校讲座
2016年5月6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公共管理学副教授、南开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Steven J. Balla来我校讲座,主题为“美国政策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普遍过程:公示和评论”。
Balla教授从“卡车后下部轿车追尾钻入事故”的案例入手,指出公示制度是美国政策决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政府有义务向公民提前公示、告知正在进行的规划措施,公民也有权利要求政府公开征求意见。在美国,“公示和评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过程。目前在Regulations.gov网站,至少有几百种政策提案在公示,接受大家的评论。这些提案涉及食品安全、濒危物种、反恐等公民十分关心的议题。Balla 教授认为,“公示与评论”制度具有突出的优点,这种将政策规划预先告知公民的方式,增加了政策决策的透明度,保证了任何公民都可以参与其中,显示了政策决策的公平性。如今,“公示与评论”这个过程不仅在美国进行,也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在过去的几年间,欧盟已经开始采用“公示和评论”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中国也在实验性地使用这一政策决策方法,在中央、省、地市各级政府均有实践。中国的人口情况、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情况、政府架构等与美国有较大差异,所以,如何在中国语境下找到合适的方式是关键问题。讲座后,我校师生踊跃提问,与Balla教授进行交流。
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Cheryl J. Wachenheim来我校讲座
2016年4月28日,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Cheryl J. Wachenheim女士来我校讲座,就城市治理领域的重要概念——“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解读。
讲座从了解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展开话题,详细解读了美国城市治理的权力来源以及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复杂关系。Wachenheim教授表示,美国的城市治理过程通常会囊括很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当一个地区面对一项公共事务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谁来负责;第二,谁来做决定;第三,谁对做决定的人产生影响。城市治理过程中很多利益相关者,并且时刻都在产生变化。如果想在短时间内知道每一方的态度是件复杂的事情。在城市品牌的构建方面,当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底是打造一个一部分人特别满意的品牌,还是打造一个相对保险的、所有人都不讨厌也不喜欢的品牌。Wachenheim教授最后说,希望城市发生改变时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利益,但是我们更需要明白,这些改变背后所需要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是相当艰难的。讲座后,Wachenheim教授回答了参会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中央美术学院王京红来我校举行题为“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的讲座
2015年12月23日,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留法色彩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王京红围绕专著《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为我校师生解读城市色彩与城市精神之间的关系。
王京红女士在讲座中具体诠释了广义城市色彩、色彩力、色彩关系在城市中的应用,并凭借其多年对建筑及城市色彩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国际诸多城市对色彩的运用,并讲解这些色彩对塑造特定城市精神所起到的作用。王京红博士也提到了在转型中的中国,城市色彩大有可为,这种低碳环保、高性价比、雅俗共赏以及充满人性关怀的手段将是城市生态治理的关键一步。
城市营销专家刘彦平教授来我校举行讲座
2015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刘彦平教授应邀参加,在我校崔永元口述史馆作了一场题为《城市营销研究相关论著漫谈》的专题讲座,
围绕其著作《城市营销战略》,展示了他在城市营销领域的研究成果。刘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国外相关课题的著作,讲述了城市营销、城市形象等概念的发展沿革,并结合国内外城市品牌营销案例,生动详实地剖析了城市品牌营销这一课题在实践与理论中的重要意义。在互动环节中,刘教授结合师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城市营销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
瑞典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的博士生Emma女士
“中国超大型城市品牌案例研究”系列讲座
2014年10月27日—11月20日,受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中心的邀请,瑞典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的博士生Emma女士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并就她的研究课题“中国五个超大型城市的城市品牌案例研究”开设系列讲座。在讲座中,她分别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这五个超大型城市的城市品牌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城市想象体的概念。此次系列讲座分别于10月28日及11月20日在亚洲传媒中心举办。
在讲座中,Emma女士提出城市的发展和商业品牌不同,不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她系统介绍了其通过理论抽样及借鉴式、极端类型这两个方法挑选出五个研究对象,并运用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这五个超大型城市进行的城市品牌形象研究,并诠释了她所认为的城市想象体的概念。她在讲座中提出五个超大型城市品牌系列研究旨在探讨研究如何建立更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将其塑造成非常有吸引力的城市,吸引旅游者、居住者和高级居民。她认为,品牌和城市想象是有一定联系的,当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因素掺杂在一起的时候,想象就成为核心体。城市想象体这一概念主要用于阐释中国大城市将会出现的愿景式的、形象驱动的、可控的、积极主动的品牌传播进程。
北欧品牌研究中心创始人、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Tony Apéria
“品牌地图”系列讲座
2014年10月27日—11月3日,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品牌地图”系列讲座在我校成功举办。北欧品牌研究中心创始人、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Tony Apéria 受亚洲传媒研究中心的邀请,来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与访问。在校期间,他开设系列讲座,就自主研发的品牌评估方法——“品牌地图(Brandsmap)”和声誉管理模型为我校师生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精彩论述,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本次系列讲座由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广告学院和国家广告研究院联合主办,分别于10月27日和10月31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报告厅举行。
在《“品牌地图”研究——北欧品牌的发现》的讲座中,Tony教授系统介绍了其自主研发的品牌评估体系“品牌地图”,这一评估体系着重研究品牌性格特征,并将其投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四维模型中理解品牌形象特征与情感属性。
在《声誉营销管理》的讲座中,Tony教授分享了他对声誉营销的研究心得和自己所建立的品牌声誉测量模型,他还深入解析了北欧知名行业品牌,如利乐、宜家等在品牌情感定位与营销方面的实战经验。通过对瑞典60个知名品牌的深度解析和对5134位受访者的调查,他提出品牌声誉的基础是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其次需要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纳入考量体系之中,同时他就声誉测评模型和顾客忠诚度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刘萍老师来中心作题为
“使用者经验设计与城市”的讲座
2013年3月21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刘萍老师来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作题为“使用者经验设计与城市”的讲座。刘萍老师结合自己在韩国访学期间所做的研究和项目,阐述了如何从用户体验(UX,即User experience)的角度进行城市品牌设计和服务体系创新,并介绍了基于观光客体验研究的城市旅游服务创新体系设计案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城市视觉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马泉
来中心作题为“城市视觉秩序与国家形象传播”的讲座
2013年1月16日上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城市视觉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马泉,来到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作学术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城市视觉秩序与国家形象传播”。
马泉教授从城市视觉混乱现象、视觉混乱原因诊断入手,结合自己欧洲逐城考察的经历,提出视觉设计改变城市的观点。马教授认为如何呵护城市已有特质,并不断构建新的城市个性,是很多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从城市视觉形象入手,整合考虑包括建筑语言、户外广告、空间环境等因素,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马教授展示了一些城市视觉秩序改造项目的案例,整个报告引人入胜。